這篇文章,是針對 「把『應該興建核四』這命題當作科學假說來檢驗」的人所做的批判,若你不是這種人,請不要莫名其妙的被我打到,你無辜我也無辜。
首先,在論述前,先更詳細的定義,免生誤會:
「把『應該興建核四』這命題當作自然科學假說來檢驗」的人,是指那些:認為要科學的面對核四議題,就應該使用自然科學方法來檢驗,故此,他們把「應該興建核四」放到假說裡面去,然後用各種立論以及立論的反駁當作理論證或反論台灣「應該興建核四」的各種形式,最後才做出結論。這種思考,集大成者,大概是這張心智圖了:
所以這種想法問題出在哪裡勒:
1. 自然主義謬誤
「應該興建核四」是應然問題,應然問題是社會科學問題,不是自然科學問題,單純用自然科學得到實然面的結論例如:「興建核四會有XX好處」、「興建核四不會有OO壞處」、「核四比XX好」...就認為台灣理當應該興建核四,實際上犯了自然主義謬誤─簡而言之就是錯把實然當應然。
若無法察覺這類論點,實際上需要補充社會科學面的應然論述,那對話也就難繼續,甚至還有人會以「社會科學不『科學』」為理由,表面上拒絕為應然面補充論述,實則訴諸自己無理由的直覺。
2. 對「科學」本身認識的貧乏
個人目前觀看多方論戰至今,還沒看過擁護 「請用科學說服我」的人對「科學」的認識超出這張圖(有些人會用更原始的「觀察→假說→驗正→修正/揚棄」)。
但是,這認知當真描述了當今的科學活動嗎?
在此,容我引入典範跟科學社群的概念:眾所皆知,科學面對質疑(驗正),往往研究者(科學社群)不會輕易讓質疑毀掉理論─若那個理論很重要的話。
這跟科學社群建構出來的學術典範有關:當科學社群在共同的理論基礎做研究時,會先有基本假設→建立基礎理論(為核心)→發展旁枝理論來 1. 驗證基礎理論可以描述真實世界的運作機制 2.與其他科學社群的典範做連結。
面對質疑,科學社群往往不會讓質疑去直接攻擊基礎理論,不然,輕易的毀掉整個基本理論會讓所有科學社群的努力白費,故會採取以下手段保衛核心理論:
- 不在研究範圍內的質疑:不予理會。
- 質疑牽涉到理論,但是不至於打到基礎理論:在質疑有效的情況下,否證掉部分的理論對其基礎理論可有可無。
- 質疑牽涉理論核心:在質疑有效的情況下,若可以,把他引入到非基礎理論的否決去,若不可以的話。
在異例少的情況下,典範鮮少會被質疑,但當異例太多時,科學社群自身也會開始對典範極度懷疑,就會開始內外大戰,最後導致典範轉移,畫成圖大概像這樣:
![]() |
※當然,有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科學典範也會經常性的小地震,而漸漸連續性的轉移典範,但是無論是連續性的還是非連續性的,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跟觀察,理論核心不可能不改變。 |
當你對科學有這種程度的認識,就會知道把「應該興建核四」當作論述的基本核心假說來論是多愚蠢的事:圍繞在「應該興建核四」旁從事科學活動,既生不出來什麼核心學說,只是徒增否證「應該興建核四」的困難。
為甚麼科學難以說服這種人,因為即便把那些枝旁末節的「興建核四會有XX好處」、「興建核四不會有OO壞處」、「核四比XX好」...一部分打爛,他們還是會用另一半沒被打爛的論述支撐「應該興建核四」這沒有核心論述的假設,然後繼續生出其他的「興建核四會有XX好處」、「興建核四不會有OO壞處」、「核四比XX好」...最後,即便累積夠多的異例,他們仍然藉由不斷質疑對手的出身、資格等等,拒絕加入典範戰爭,去迴避科學革命的危機,進而形成科學主義─不願自我挑戰典範。這就是許多這類人現在做的事情。
一如幾百年來的科學史,只是其它科學家擁護的核心假說是「生物是進化而來的」、「所有物質都是基本粒子構成的」、「這個世界是可以用數學描述的」這些東西,不覺拿「應該興建核四」當基本假說會讓科學格調Low很多嗎?
一如幾百年來的科學史,只是其它科學家擁護的核心假說是「生物是進化而來的」、「所有物質都是基本粒子構成的」、「這個世界是可以用數學描述的」這些東西,不覺拿「應該興建核四」當基本假說會讓科學格調Low很多嗎?
3. 科學主義的窠臼
所謂科學主義,是指:
自然科學是最權威的世界觀,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知識,其高於所有一切其他東西對生活的詮釋。這就是科學行為也被無神論者比喻成為宗教活動的原因,實際上,神學跟科學的差別也只在於基礎假設跟適用範圍的區別,也才有所謂科學戰爭,從這觀之,「把『應該興建核四』這命題當作科學假說來檢驗」者,不只是拜神,還拜了個很弱的假神,因為這神只能保核四能否興建,卻不保這世界如何運轉,還是早點捨棄的好。
若沒有認清這種指控的根本,繼續科學崇拜行為,就坐實了後現代主義對現代科學的批判,唯有刻意謹慎自己所相信的東西,才能脫離科學主義的窠臼。
結:真正的「請用科學說服我」的人
所以說,甚麼才是真正的「請用科學說服我」的人? 在核四議題上,應該是基於各派學術理論、以民意為依歸,把核四當成一個需要共同決定的選項而非一個科學問題,才是真正的「請用科學說服我」,而不是把「應該興建核四」當作科學假說,用科學方法質疑辯護,那樣永遠都不會有人被說服。
建議參考閱讀:《科學真的說服不了反核四的人?》
- 2014/05/04 23:02 補充:實際上某類反核者也有此種傾向,但是這類人隨著《核能流言終結者》跟《台灣能源》兩站的大量文章,幾乎消失,所以我此篇文章只針對偏擁核的人批判。
- 2014/05/05 14:01 補充:感謝「核能流言終結者」親自坐實小弟在本篇文章對擁核者的大部分批判,小弟感激不盡,特撰此文,以紓感恩之情:(以下為「核能流言終結者」網站的「關於我們」第二段全文)
"「核能流言終結者」是一群公民發起的核能運動,旨在一片反核聲浪中,揭露最真實的核能現況。這裡沒有權貴、沒有名嘴、沒有黑金,只有一群用理性思考的鄉民;這裡沒有理盲、沒有濫情、沒有政治,只有一顆憑證據說話的良心。就讓我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帶您實實在在進入台灣人必須理解的核能議題。 "
- 首先,科學若真沒有理盲濫情,就不該以反對反核為出發,而是試圖站在中間立場破除雙方的非科學論述,同時幫雙方想出更可行的科學論述,而不是單站在某方。
除非當他們在幫某方建立可行論述時,窮盡一切科學原則都無法為對方建設堪用論述,那在才叫破除流言,但是,我不曾在這網站的任一資料(包含其推薦的資料)看過核終實踐過此科學原則。 - 第二,名嘴是人們封上的稱號,現在幫政府發言的孫立群教授,也是名嘴,台灣亦有權貴當上不錯的學者,學術不分貴賤,當核終主張自己沒有名嘴沒有權貴,他是不是忘記歐美很多科學家都身兼優秀的科普名人(甚至早一點的還有爵位)?
難道這些科學家的話會因為他們的群眾魅力及影響力喪失科學信度?
還是因為核終等人沒有名嘴、權貴身分會讓他們的話更科學?
這什麼神邏輯。 - 第三,黑金更是不該有的陰謀論影射,撇清自己與黑金的關係更需要自己親自拿出證據證實沒有不當利益關係,而不是草草的「沒有黑金」就可以帶過,這不是搞政治,那什麼才是搞政治?
如此政治化的宣言還說沒有政治,虛偽、矯情,若這種人要代表科學理性,無怪乎人們會對科學理性失望。 - 科學主義者最喜歡講他們不講政治,實際上是說科學最適化是最高政治原則。